语文 百文网手机站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

时间:2021-07-14 15:04:45 语文 我要投稿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考语文课时知识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相关文章:

初一语文《伤仲永》知识点05-20

伤仲永教案07-24

伤仲永教案11-02

伤仲永教案11-30

初一语文知识点之伤仲永05-21

中学语文《伤仲永》说课稿02-18

伤仲永的读书随笔02-28

《伤仲永》教学设计12-07

伤仲永教案范文08-25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中考语文课时《伤仲永》的知识点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中考语文课时知识点还满意吗?相信大家都会仔细阅读,加油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