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百文网手机站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

时间:2023-01-03 19:33:18 政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的设计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整课堂,我上的轻松,学生也乐于参与。

  整堂上,我没有一次一次地讲交通运输与人们怎样的关系密切,而是让学生通过看、想、说,去体会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2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3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第三课。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为本”。尽量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熟悉了解各行各业。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比较流畅,先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各业,然后给各行各业分类,最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上课如流水般哗哗哗下来了但自己没留下印象,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没落到实处,比较肤浅。从备课到上课感觉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闪光点。更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切身体会。最后一个“创建工厂”环节比较乱,准备好的小组跃跃欲试,都在准备自己的发言,没有认真听汇报交流。总体上讲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每一教学环节进行的很仓促,没有解决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平均用力导致课堂没有闪光点,没有突破重难点。

  四、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对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师总在牵着孩子走。

  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比如:让孩子联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说说各行各业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各行各业之间关系的时候,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和怎样收看电视节目。整个过程中牵着孩子走的痕迹特别重,没有在孩子的调查、了解、探究之后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引导孩子梳理知识。品德与社会课就是一门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学科,尽量让孩子从自己身边找到各行各业,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去调查研究,把“球”抛给学生,比如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都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他们怎样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以及怎样收看电视节目的环节,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有点塞给学生的感觉,最好让学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收看电视节目单,需要哪些工作人员付出怎样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资料,引导孩子自己交流发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体现以生为本。

  在给各行各业分类时,在了解社会上有哪些不同行业之后给孩子留下时间自己分类,不要强加给学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4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时,我给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关键词:一是观察,二是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了解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搜集各类信息,了解现代社会人们是怎么解决交通问题,并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末来的绿色交通。

  我认为,品德课不是对儿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以儿童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课堂资源应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堂活动和思考,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以《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课为载体,综合了许多孩子身边有关的交通问题,来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让课堂更多贴近生活。

  就本堂课,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第一,着眼观察。

  我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

  (1)我利用复习旧知导入本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认识到中国的交通发展迅猛给生活带来方便,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大意,并展示了一系列图片资料,让学生看到了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2)我运用本学校校门口“接送学生造成交通堵塞”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交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

  (3)在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时,我展示了小学生在马路中间踢球造成车祸、不满12周岁上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课件,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感染学生,让他们更理智地看待安全问题。随后,让学生对安全问题畅所欲言,进而介绍一些身边的交通标识。学生看到熟悉的路段,发言积极,十分投入。

  (4)在谈到治理交通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我展示了政府在交通方面是怎样治理和利用新能源的。让学生进一步真实地感受到新能源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着力轻松。

  我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交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所以,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着力营造、渲染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1)在这堂课中,交通事故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不想太沉重地渲染,而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交谈中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乐意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2)教师采用诙谐的语言,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

  第三,着重思考。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采用活动化学习的形式进行,因而活动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提问也是开放性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查找相关的资料,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多元化,感受的差异性,提高的层次性。如在小组讨论如何减少尾气危害时,学生能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能源、绿化、过滤等多个方面思考,从而解决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

  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是“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学生展望家乡未来,为家乡的交通出谋划策。学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出来了,我感觉到了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在承担建设的重任。

  限于本人水平与能力,总觉得有些不尽人意之处,还可以再加以改进。上完这堂课后,经过几个老师的互相交流,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所设计的环节太多了,整堂课的容量太大了。在出示交通事故数据后,我让学生谈谈该对司机朋友说些什么。学生很积极,我也没来得及适时调整引入下一环节,所以后来在讨论解决“尾气危害”时,时间有点仓促。老师应该理性地掌握时间,后来想想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简单带过,学生在讨论自己平时要注意的交通安全时就已经达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再让学生说说司机朋友要注意的交通规则,有点画蛇添足。

  第二:我在和学生一起观看交通带来的问题时,因为要考虑下面的思路,没有和学生一起观看感受,没有做到和学生共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从容清晰地思路,这是我以后要注意追求的。

  课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希望自己在教学设计时能化繁为简,从想得多到想得精,抓住精髓,我希望在课堂能有“胜似闲庭信步”般的从容淡定,让课堂能收放自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5

  我讲授了《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能力。回顾整节课,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本节课创设不同情境开展教学,凸显了《品德与社会》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中感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交通的重要性,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2、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不断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去思索,学生学得有目的,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成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讨论时不仅使学生认识交通的好处,还设计了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真正实践了《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在认识交通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7

  我讲授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和感受到了交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关注学困生,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孩子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笑得是那样开心。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多在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8

  今天上的这一课是《购物有学问》,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你平常最爱到什么商店买东西?这些商店有什么特点

  ②商店是怎么能够赚到钱的?最后让他们总结一些购物的知识。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热烈的讨论,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在汇报时,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种商店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汇报,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我在帮助他们逐一理出各种商店的特点时,学生们打破了很多购物的定势作用,有的孩子一向爱到小店铺买东西的,认识到了小商店的货物在质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场购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灵活方便,转变了追求气派购物的意识。

  本以为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是个难点,可五分钟不到,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而且他们汇报得十分准确到位:就是批发低价的货物回来,以高价钱卖出去。这时我感到纳闷了,追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知道商店赚钱的道理呢?个个都那么聪明。”有几个孩子踊跃地站了起来,说:“我曾经到过金鹅市场去批发小物品。”“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还在交易会上赚到了八块钱。”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学校就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是我低估了这一个个聪明可爱的四年级孩子。他们的商品交换意识真在我意料之外。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经常说,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学生。这个讨论题,对于经历过商品交易的学生来说,那是容易得很了。这必将促使我,以后备课要及早了解学情,那样才可能顺学而导,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益的提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9

  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逛商场》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教师只对教学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0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为了“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提前一周我让学生在校园里、在家里以及社会上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让他们认识到动物、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他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课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命。并每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像画,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像力更丰富。亮点二:从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与动植物共存,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动一:首先观看一个从陆地,空中,海洋,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感知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的小影片。并让学生谈感想,并说一说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学生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活动二: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动植物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和善待动植物。最后通过寻找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表达对不能善待动植物现象的愤怒,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从而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生命意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整节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了生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我们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不足之处:

  1、课后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

  2、课堂内学生动的还不够。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1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以"家乡"为例,给我们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组织这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家乡"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遵循了客观实际,因为在六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本地人。但也有小部分来自外乡,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是尊重了他们的家乡意识。让他们把家乡当作自己第二个家是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全班同学团结一致,一心爱家乡,为整节课奠定感情基础,便于开展教学。

  2、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吉林的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地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吉林在哪里,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吉林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3、在找完吉林并说清它的地理位置后,学生个体就获得了经验,能够根据比较正确的方法在吉林地图上找到吉林市,并表述吉林市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活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家乡在哪里,也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

  4、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吉林省地区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县、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吉林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吉林人我骄傲。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下课《我来做个小导游》做准备的,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后,就要学会以一个小主人的身份来介绍吉林。]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爱乡"教育的首篇,它的定位应该是"常熟到底在哪里",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接下来的《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的家乡人》,爱乡的情感并非在这节课中就要燃尽,而是慢慢渗透在这单元中的教学中。而这课的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在强调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确地把握其中各门学科的知识要点,发展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2

  这堂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品格养成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课上与学生的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学生说谎都是有难处、有这样和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谎的借口,不能说是说谎的理由。在遇到麻烦时得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撒个慌简单了事,撒谎暂时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还将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绝不能撒谎!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关于诚实的话题。既可以启发家长自觉地加强言传身教,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可以促进家长对自己教育的方式进行反思、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父母沟通,给予正确的导向。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3

  今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前,由于刚接触这门学科,总习惯一言堂的办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那掏出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好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经过思考与查阅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

  学生们对注意交通安全并不陌生,但缺乏的是对现代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在本节课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调查交通标志和交通违章情况,使学生获得的是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具备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突出社会性的特点。在备课阶段一方面要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1-03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8-25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05-27

品德与社会《父母的难处》教学的反思03-19

品德与社会《平安回家》教学反思01-20

品德与社会《家庭的亲情》教学反思03-08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热】12-04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热门】12-03

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推荐】12-03

【热门】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2-04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篇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

  《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的设计主旨是让学生了解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总结出交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深刻体会到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整课堂,我上的轻松,学生也乐于参与。

  整堂上,我没有一次一次地讲交通运输与人们怎样的关系密切,而是让学生通过看、想、说,去体会交通运输与人们的密切联系,懂得怎样使用和选择不同的交通运输工具。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和感受交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交通运输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交通。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2

  《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整个教学设计主要突出了以下特点:

  一、活动化教学:

  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紧扣教学目标设计了一系列有效的活动,层层递进,有序进行,把认知和情感有机地统一于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内容与各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营造愉悦的情境,并把课堂与生活联系起来,通过课前调查与课后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充分体现了品德生活化、活动化、情感化的特点,让学生在认知家乡、感悟家乡的活动过程中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养成热爱家乡的习惯,展示热爱家乡的行为。

  二、合作式学习:

  本课多个环节是小组的合作学习。教师通过扩充教材内容,适时恰当地加大了课堂学习的容量,细看学生的活动,由个人呈现搜集的资料→小组内互换交流→集体共享共识→教师小结。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所有学生都有了参与探索的机会,他们面对面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相互协作,共同参与,整个课堂形成了信息活动的”场”,在充满了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互助,学会分享,学会学习。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3

  本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第三课。通过教学反思如下:

  一、做到了在理念上努力接近“以生为本”。尽量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努力寻找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运用谈话法、讨论法、探究法,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实际中熟悉了解各行各业。感受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给自己生活带来的方便,懂得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他们的人格,感谢他们的劳动成果。

  二、教学过程每一环节比较流畅,先让学生了解了各行各业,然后给各行各业分类,最后了解社会各行各业分工合作而又相互联系的关系。上课如流水般哗哗哗下来了但自己没留下印象,总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没落到实处,比较肤浅。从备课到上课感觉没有找到任何一个闪光点。更没有从学生角度出发给学生切身体会。最后一个“创建工厂”环节比较乱,准备好的小组跃跃欲试,都在准备自己的发言,没有认真听汇报交流。总体上讲没有起到好的教学效果。

  三、每一教学环节进行的很仓促,没有解决明确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平均用力导致课堂没有闪光点,没有突破重难点。

  四、学生的课前预习不够,对生活中各行各业的了解并不多,所以老师总在牵着孩子走。

  虽然设计了几个活动,比如:让孩子联系自己一天到晚的生活说说各行各业和自己生活的关系;在了解各行各业之间关系的时候,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和怎样收看电视节目。整个过程中牵着孩子走的痕迹特别重,没有在孩子的调查、了解、探究之后进行教学,然后在课堂引导孩子梳理知识。品德与社会课就是一门以生活为出发点的学科,尽量让孩子从自己身边找到各行各业,可以提前布置作业,让孩子联系生活实际自己去调查研究,把“球”抛给学生,比如让学生采访爸爸妈妈和周围的人们,他们都在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他们怎样努力干好自己的工作的?哪些行业和自己的生活紧密联系,如果没有他们我们的生活会怎样等?

  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以及怎样收看电视节目的环节,直接出示图片让学生看,有点塞给学生的感觉,最好让学生自己事先了解方便面的生产过程,收看电视节目单,需要哪些工作人员付出怎样的辛苦?孩子事先查资料,引导孩子自己交流发现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孩子好奇心、探究性趣,更能体现以生为本。

  在给各行各业分类时,在了解社会上有哪些不同行业之后给孩子留下时间自己分类,不要强加给学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4

  《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一课是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四课时,我给本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两个关键词:一是观察,二是思考。具体说,就是让学生了解交通给人们的生活和环境带来的影响;懂得交通法规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并运用恰当的方法搜集各类信息,了解现代社会人们是怎么解决交通问题,并展开想像的翅膀畅想末来的绿色交通。

  我认为,品德课不是对儿童进行空洞的说教,而是要以儿童参与其中的社会生活为基础。课堂资源应来源于生活,通过课堂活动和思考,又运用到生活中去。我以《交通问题带来的思考》这一课为载体,综合了许多孩子身边有关的交通问题,来设计本堂课的教学思路,让课堂更多贴近生活。

  就本堂课,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

  第一,着眼观察。

  我把“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这一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课堂,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深入挖掘学生的情感。

  (1)我利用复习旧知导入本课,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认识到中国的交通发展迅猛给生活带来方便,然后让学生自学课文了解大意,并展示了一系列图片资料,让学生看到了交通给社会带来的诸多问题。

  (2)我运用本学校校门口“接送学生造成交通堵塞”的实例,让学生真实感受交通问题就在我们身边,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有话可说。

  (3)在教育学生要注意交通安全时,我展示了小学生在马路中间踢球造成车祸、不满12周岁上路骑车违反交通规则的课件,用贴近生活的事例,感染学生,让他们更理智地看待安全问题。随后,让学生对安全问题畅所欲言,进而介绍一些身边的交通标识。学生看到熟悉的路段,发言积极,十分投入。

  (4)在谈到治理交通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我展示了政府在交通方面是怎样治理和利用新能源的。让学生进一步真实地感受到新能源带给我们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就在我们身边。

  第二,着力轻松。

  我的教学对象是儿童,交通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他们来说太过沉重。所以,我根据教材的特点着力营造、渲染一种轻松的氛围,让学生的活动有机地注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

  (1)在这堂课中,交通事故作为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不想太沉重地渲染,而是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交谈中懂得要遵守交通规则,乐意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人。

  (2)教师采用诙谐的语言,扮演了“主持人”的角色。

  第三,着重思考。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是采用活动化学习的形式进行,因而活动的全过程是动态发展的,所以提问也是开放性的,学生针对自己的实际查找相关的资料,充分体现了认知的多元化,感受的差异性,提高的层次性。如在小组讨论如何减少尾气危害时,学生能展开想像的翅膀,从能源、绿化、过滤等多个方面思考,从而解决汽车带来的污染问题。

  这堂课最后一个环节是“金点子征集活动”,让学生展望家乡未来,为家乡的交通出谋划策。学生充分的把自己的想法发挥出来了,我感觉到了孩子作为社会的一员,也在承担建设的重任。

  限于本人水平与能力,总觉得有些不尽人意之处,还可以再加以改进。上完这堂课后,经过几个老师的互相交流,我进行了归纳整理如下:

  第一:所设计的环节太多了,整堂课的容量太大了。在出示交通事故数据后,我让学生谈谈该对司机朋友说些什么。学生很积极,我也没来得及适时调整引入下一环节,所以后来在讨论解决“尾气危害”时,时间有点仓促。老师应该理性地掌握时间,后来想想其实这个环节可以简单带过,学生在讨论自己平时要注意的交通安全时就已经达到了遵守交通规则的目的,再让学生说说司机朋友要注意的交通规则,有点画蛇添足。

  第二:我在和学生一起观看交通带来的问题时,因为要考虑下面的思路,没有和学生一起观看感受,没有做到和学生共情。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和课堂从容清晰地思路,这是我以后要注意追求的。

  课堂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希望自己在教学设计时能化繁为简,从想得多到想得精,抓住精髓,我希望在课堂能有“胜似闲庭信步”般的从容淡定,让课堂能收放自如。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5

  我讲授了《我的家乡在哪里》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了自己的家乡,知道了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孩子们发言很积极,课堂气氛特别活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堂中,我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学生们很喜欢这种方式,在表演中,他们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孩子们的学习效率很高。

  我很善于评价学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学生们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提问学生,应多关注学困生。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开阔他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争取做到寓教于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6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把学生的现实生活作为教育资源,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育,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和能力。回顾整节课,能够做到以下几点:

  1、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开展教学。

  本节课创设不同情境开展教学,凸显了《品德与社会》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在教学中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学习方式中感受交通与人们生活的关系,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搜集的各种资料的交流让学生形象地感知了交通的重要性,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

  2、多种学习方式学习,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学、讨论不断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带着问题去思索,学生学得有目的,给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展示的平台,让学生成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学生讨论时不仅使学生认识交通的好处,还设计了小小设计师这个环节,注意对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现象,尝试合理、有创意地解决实际问题。

  3、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无形地进行思想教育。

  在教学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学习知识还能够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之中,真正实践了《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的教育意义,在认识交通给人们带来的方便的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7

  我讲授了《交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学生们学会了很多的知识,他们了解和感受到了交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表演的方式,孩子们很喜欢,他们在表演中进一步理解了所学内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很关注学困生,为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同学们勇敢地举起了自己的手,孩子们尝试到了成功的喜悦,他们笑得是那样开心。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要多表扬、少批评,让他们多在学习中找到一些乐趣。

  不足:

  1.有个别学生发言不积极。

  2.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

  1.我们要多关注学困生,应为他们设计一些问题,争取让孩子们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

  2.教师应让学生多看书,要多查阅资料,争取使孩子们的视野更加开阔一些。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8

  今天上的这一课是《购物有学问》,主要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讨论两个问题:

  ①你平常最爱到什么商店买东西?这些商店有什么特点

  ②商店是怎么能够赚到钱的?最后让他们总结一些购物的知识。

  孩子们投入了极大的热情,热烈的讨论,个个说得眉飞色舞。在汇报时,各组学生踊跃发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不同角度总结了各种商店的特点,第一个问题的讨论和汇报,用了十五分钟左右。我在帮助他们逐一理出各种商店的特点时,学生们打破了很多购物的定势作用,有的孩子一向爱到小店铺买东西的,认识到了小商店的货物在质量上可能存在欠缺,有的孩子家庭条件好的,常跟父母在大商场购物,也知道了小商店的灵活方便,转变了追求气派购物的意识。

  本以为第二个问题的讨论是个难点,可五分钟不到,很多同学就举起了小手,而且他们汇报得十分准确到位:就是批发低价的货物回来,以高价钱卖出去。这时我感到纳闷了,追问了一句:“你们怎么都知道商店赚钱的道理呢?个个都那么聪明。”有几个孩子踊跃地站了起来,说:“我曾经到过金鹅市场去批发小物品。”“我曾经参加过学校的小小商品交易会,还在交易会上赚到了八块钱。”我猛地想起,是啊,去年学校就举办过这样的活动,是我低估了这一个个聪明可爱的四年级孩子。他们的商品交换意识真在我意料之外。这引起了我的思考,我们经常说,要以学定教,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课程内容更适合学生。这个讨论题,对于经历过商品交易的学生来说,那是容易得很了。这必将促使我,以后备课要及早了解学情,那样才可能顺学而导,让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有益的提高。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9

  通过参加听课和评课一系列活动,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

  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如《逛商场》这一课,我选择了真真正正地进行一次学生自己的自主活动,教师只对教学程序做说明和解释,然后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懂得自己应有的权利,并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0

  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生命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话题,为了“激活”学生心灵深处沉睡的生命意识,提前一周我让学生在校园里、在家里以及社会上寻找有生命的动植物,让他们认识到动物、植物与我们人类一样都有生命。他们与我们朝夕相处,是我们的朋友。课上我让学生交流自己观察到的动植物的生命。并每生画一幅有关生命的想像画,在班上介绍自己的画,比一比谁的想像力更丰富。亮点二:从活动中进一步认识人与动植物共存,感受生命的意义。

  活动一:首先观看一个从陆地,空中,海洋,等方面来展示生命之美,感知世界因为有了生命才更美丽的小影片。并让学生谈感想,并说一说生命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学生猜想,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这些美丽的动植物,那世界会变成怎样呢?那将会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活动二:让学生讲述自己与动植物朋友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动植物的喜爱之情,懂得关爱和善待动植物。最后通过寻找不和谐的音符,让学生表达对不能善待动植物现象的愤怒,初步感知世界上每一个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利,都值得珍爱,从而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他们自己生命意识,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整节课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了生命,知道世界因为生命才美丽,我们应该善待、关爱生灵万物。不足之处:

  1、课后没有及时和学生进行反思。不论是老师或学生在每一次活动的结束时,都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所得与所失,让反思成为下一次课取得成功,进步的前奏。

  2、课堂内学生动的还不够。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活生生的,要实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去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培养能力,养成勇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也让课堂成为学生发展个性的舞台,在学习中掌握知识、体验快乐。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1

  品德与社会课的教材是一种开放的、期待着使用者自己去完成的教材。《我的家乡在哪里》这一课以"家乡"为例,给我们提供一些话题和范例,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的空间。因此,我在组织这课教学时,注重了以下几个环节:

  1、以"家乡"作为本课教学的主要对象,是遵循了客观实际,因为在六小学就读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本地人。但也有小部分来自外乡,让他们说说自己的家乡在哪,是尊重了他们的家乡意识。让他们把家乡当作自己第二个家是激发他们爱家乡的情感,促进全班同学团结一致,一心爱家乡,为整节课奠定感情基础,便于开展教学。

  2、会看地图是学好这课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来找到吉林的位置。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学会多方位地思考,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说清楚吉林在哪里,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扩散性,又让学生心中牢记吉林在中国地图上的位置。

  3、在找完吉林并说清它的地理位置后,学生个体就获得了经验,能够根据比较正确的方法在吉林地图上找到吉林市,并表述吉林市的地理位置。这部分活动是在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样的活动训练,不仅使学生更清楚家乡在哪里,也培养了他们对问题的判断、解决能力。

  4、课前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风景名胜的资料,一是充实教学内容,在认识吉林省地区图的基础上,稍稍了解各县、市、区代表性的景点;二是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培养他们收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学生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找到相关资料,有的介绍自己在风景区游玩时的情景,有的介绍该风景区的特点……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燃起作为吉林人的自豪感。既而再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使整堂课的气氛达到高潮,也着实激起了学生和老师心中那份情,那份爱--我是吉林人我骄傲。课后作业的布置为了下课《我来做个小导游》做准备的,了解了家乡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后,就要学会以一个小主人的身份来介绍吉林。]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本单元"爱乡"教育的首篇,它的定位应该是"常熟到底在哪里",有了这个基础才会有接下来的《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和《了不起的家乡人》,爱乡的情感并非在这节课中就要燃尽,而是慢慢渗透在这单元中的教学中。而这课的地理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品德与社会》课在强调品德教育的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其他学科知识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准确地把握其中各门学科的知识要点,发展能力。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2

  这堂课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与学生的品格养成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课上与学生的交流,老师知道很多学生说谎都是有难处、有这样和那样不得已的原因,这也就是说谎的借口,不能说是说谎的理由。在遇到麻烦时得想办法积极解决而不是撒个慌简单了事,撒谎暂时解决的问题,总有一天事情的真相要暴露的,你还将为之付出更大的代价,所以我们绝不能撒谎! 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我在本课的教学中,与孩子们共同探讨关于诚实的话题。既可以启发家长自觉地加强言传身教,给学生良好的榜样作用,也可以促进家长对自己教育的方式进行反思、加以改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父母沟通,给予正确的导向。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3

  今年,我担任了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学科。以前,由于刚接触这门学科,总习惯一言堂的办法传授知识,导致课堂气氛死板,学生思维受限,表能力得不到提高。鉴于这些现象,自己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上网学习他人教学经验。通过学习研究,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深刻认识到传统的课程中,课堂是教师表演的舞台,只有教师讲学生听,没有学生的天地,而如今课程的改革也推动了课堂教学的改革,这种一个在上,多人端坐的满堂灌已不复存在,让学生走进课堂,成为课堂主人,在活动中体验,在动手操作的环境中做到师生交融,生生互动,教学活动应是一种相互交往,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的动态信息。使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得到情感的体验,正好符合新课程中的探究思想——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体验、探究和领悟。课堂中的活动应是教师在指导或参与下的学生的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指导其行为,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自我感悟的空间,教师真正地成为引导者,学生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如在《那掏出些不文明行为》一课中,我因势利导,除了找出图中的错误做法外,还反思自己的行为有没有不文明的时候,从而分清是非,有利于今后规范自己。这样不但学会了观察事物,锻炼了表达能力,又进了文明礼貌教育,同时又培养了交流与合作意识,课堂氛围较活跃。

  《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例如:在讲到中国地图一课时,通过对地图,认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地大物博,蕴藏着丰富的矿藏,有待于学生们去开发资源,振兴中华。

  在讲到《可爱的家乡人》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可爱,让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了解家乡优秀人物作出的贡献,激发对家乡人由衷的敬佩和热爱之情。让学生准备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上课时一起体会歌曲的意境。也使用一首古诗开始学习,然后再让学生说说对家乡的理解,以及对家乡的印象。再说说家乡的一些情况,特产、方言、并用不同的方式夸夸家乡人以及简单了解家乡杰出人物作出的贡献,等等。

  这样一来学生真正理解了“家乡哺育了我”,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感受到了自己的家乡,感受自己的家乡人,体会了家乡人的可爱,激发对家乡人的敬佩和热爱之情。家乡是儿童走出家庭、社区之后一个比较大的生活圈,家乡人是在这个生活圈中生活的群体。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他们眼中的家乡人大多与亲人相挂钩,关于其他家乡人以及家乡人的可爱之处,学生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我设计让学生用家乡话拉拉家常为着眼点,力求挖掘家乡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再让学生欣赏家乡的风景图、物产图,意在让学生明白家乡所有美好的一切是由家乡人创造的,他们是一群可爱的人。在这里,家乡人的可爱,需要用最实质的内涵来让小学生亲自丰满,也只有经历了真正的欣赏、品尝、交流等活动后得到的体验,生发的情感才会是深刻的、由衷的。而“家乡人”是可爱的,但并不等同于“杰出的”。所以在教学时又要注意到平凡的、普通的劳动者,只要有“可爱”之处,那都是值得赞美的。把握了这一点,我在学生明白“家乡人”是一群可爱的人的基础上,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家乡人做过的平凡事说起,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加强了对家乡人的认识,捕捉到家乡人的“可爱”之处,激发热爱家乡人的情感。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4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很好的学科,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这门课程?经过思考与查阅资料,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高认识,思想上重视《品德与社会》课。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品德与社会》课要提高认识,就要从思想上重视,加强《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品德与社会触及儿童的内心世界,影响他们的心灵。

  二、结合实际,让道德教育工作有特点

  与家长紧密配合,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多种方法来教育学生树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

  三、课堂教学,要多方位多角度地展开

  要改变思想品德教育的现状就要改变过去的以说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可采用自主探究法,问题讨论法,合作表演法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思想品德良性意识,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自律、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乐群、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健身、学会生活、学会劳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改革后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的教与学,而是体现在课前任务、课堂的活动、课后的延续和知识的连续这样一个完整过程。强调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从班集体中的小事入手,紧抓集体中常见的不良现象,《品德与社会》作为人们综合性的学科,主要将学生置身于社会生活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形成良好的习惯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它更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认识祖国辉煌历史的基础上,了解祖国遭受屈辱和人民顽强抗争,进一步增进爱国主义情感。

  但有的时候我还在以我的想法代替学生的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路还不够开阔,没有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课堂上贴近学生的生活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学习,加强理论修养,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真正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总而言之,通过课后反思把教学实践中的得与失;加以总结,变成自己的教学经验,这是十分珍贵的财富。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争取努力上好每一节《品德与社会》课,让孩子们在娱乐中学到知识,在轻松中感到学习的快乐,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从“教书匠”变成“教育家”。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15

  学生们对注意交通安全并不陌生,但缺乏的是对现代交通安全意识以及对珍爱生命的感悟,在本节课课前,我组织引导学生调查交通标志和交通违章情况,使学生获得的是亲身体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对于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警醒。进而懂得遵守交通法规要靠自觉,具备现代交通安全意识。

  使学生懂得珍爱生命的重要,教学中我还注意培养学生的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突出社会性的特点。在备课阶段一方面要深钻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上的内容,挖掘和拓展了很多相关知识和内容,另一方面老师也在课前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合理利用相关的社会资源,进而极大的拉进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