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备考 百文网手机站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

时间:2021-06-20 17:19:50 中考备考 我要投稿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

  春望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三、主题: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四、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

  1、首联

  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

  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3、颈联

  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4、尾联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六、艺术写法:

  1、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2、借景抒情,情注全诗。开篇四句写景,写国都沦陷,一片荒凉,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忧国思家。

  3、格律严谨,对仗工整。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相关文章: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的内容02-21

《春望》诗词12-25

《春望》赏析06-28

《春望》的赏析07-06

诗词《春望》阅读07-07

《春望》翻译赏析09-09

《春望》原文赏析06-30

关于春望的赏析05-08

《春望》原文及赏析08-05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

  春望

中考备考诗词赏析: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樊),生于河南巩县(今巩义),中国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工部。又因为他居住在长安城外的少陵,也称他杜少陵。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

  二、背景: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

  三、主题:

  杜甫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城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伤和感慨。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

  四、译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国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几个月,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

  五、句子理解:

  1、首联

  一个“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使人触目惊心,一个“深”字,写出城空人稀,草木茂密荒凉,令人满目凄然。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颔联

  感伤国事,花也会流泪,怀恨离别,鸟也会惊心。运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花鸟以感情,移情于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批判了安史之乱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另一种说法是:诗人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诗人为国家残破和亲人离别而伤愁,所以看见繁花烂漫,反使之痛苦流泪,听到鸟鸣也感到心惊。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3、颈联

  写战火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写出了战争持续时间长,家书的弥足珍贵,表达了作者忧国思家的感情。

  4、尾联

  愁白了的头发越搔越稀疏短少,简直不能插簪。写愁之深切,情境悲苦。“白头”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愁的程度越来越深。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六、艺术写法:

  1、前两联以“望”字统摄,诗人俯瞻仰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而近,视野从城到山河,再由满城到花鸟。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2、借景抒情,情注全诗。开篇四句写景,写国都沦陷,一片荒凉,后四句直接抒情,诗人忧国思家。

  3、格律严谨,对仗工整。